第417章:惊人的变化-《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3)页
这年春节前,一名叫做顾绛的年轻人独自一人来到了北方,开始了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历程。
一路所见,极为震撼。
自海上来时,千帆竞渡,远洋者不知凡几。
当他在胶州湾下船之时,只见港口只上货物装运繁忙一片,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海外运到了本土。
年关临近之时,青岛地区的百姓大量购买着各种商品,富足之程度,比江南更胜一筹。特别是这里的造船工人,他们收入丰厚,辛勤工作了一年之后,购买力非常强大。
市场上有从南洋、中南半岛、印度运回的香料、大米、水果。还有从镇东省运来的海鱼、鲸肉。
市面上还有各种从海外运回的珠宝、奇珍。同时还有大量的工业产品,纺织品、裘皮,以及其他各种生活用品和奢侈品。
曾经贫穷落后的北方各省,如今却工商繁荣,随处可见载满货物的马车在公路上穿梭。工业区里蒸汽轰鸣,最让他感到震撼的还是修到青岛的铁路。
这是顾绛第一次见到铁路,深深为北方的变革感到震撼。
他没有在青岛停留,而是在山东其他州县游历,继续深入了解北方的改革变化。一路上让顾绛震撼最大的还是北方吏治改革和规模浩大的圈地运动。
北方吏治并不像江南士族所宣传的那样,什么被阉党把持后一片昏暗,反倒是吏治清明,司法公正。
而且改革之后的朝廷,增加了乡政府编制,对地方掌控能力变得非常强大。而且没有什么官员敢公然欺压百姓,即便还存在一些不公的现象,也已经收敛了很多,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
圈地运动则使顾绛感到震惊,农业公司大量兼并土地,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活模式,进入城镇或农业公司成为了工人。
这让顾绛终于是看到了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有些离开土地的农民身无长物,有的在迁徙的过程中妻离子散。
但另一方面,那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却又能很容易找到工作。官方和国有企业在到处大兴土木,修建各种设施。
很多问题,让顾绛想不通。
他不明白这样的模式,如何长久维持下去。难道永远都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但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都属于改革的阵痛。那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因为获得了工作岗位,生活水平有了十分迅速的提高。
一些早些进入城镇的工人,已经普遍在城镇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而那些在城镇中混不下去的工人,朝廷也有各种保障其生存的政策在执行。而且顾绛走访了很多地方,询问了很多不同阶级的人,得知过去经常受灾饿死人的北方各省,已经好些年没有饿死过人了。
此时北方各省地方上即便受灾,即便官府不赈济,老百姓也不可能被饿死。因为到处都在招工,有一把力气就饿不死。
而北方各省的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已经不是百姓与官府的矛盾,而是快速发展而迅速拉开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矛盾。刚进入城镇的工人甚至一无所有,而那些商人则家产万贯。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感到满意,但在涉及到对皇帝的印象时,各阶级群体绝大部分都认为当今圣上是个好皇帝,抱怨最大的反倒是那些民资商人,他们感觉银行不放贷出来了,但也仅仅只是抱怨。
这名叫顾绛的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未来必将席卷整个大明。如今北方各省的凝聚力,已经变得空前的强大。
顾绛,也正是未来的顾炎武。
他决定继续游历北方,到京师、东北、西域等地看看,他此时已经彻底放弃了科举,而如今大明新政之后,入仕也已经不再只有科举一途。(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