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吕宋的战后建设-《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3/3)页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今年的财政预案,因为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所以将大家都叫过来。”

    “我这边已经有了两个项目,一个就是马尼拉城外的新城项目,还有一个就是修建一条从马尼拉北到林加延,南到八打雁地区的短途铁路。”这条铁路虽然不长,但是这至少解决了吕宋岛上铁路的有无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土人劳工的去处问题。

    “各位,都说一下自己的部门准备做哪些预算。正好大家在一起商量一下。”

    花钱的大户,教育厅的总长率先说道:“胡大人,在吕宋岛上只有一些当地家族建立的私塾。我们教育厅准备先用一年时间将这里的小学教育建立起来。这样我们大概需要建立五十所小学堂。另外还要从国内招募一千五百名教师,这些教师杨帆出海过来,每人必须要给一笔安家的费用。因此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元的预算。”

    好吧,这一下子就去掉了十分之一。华夏现在非常重视教育,各个地方在教育中的投入都非常的大,更何况现在是初立阶段。大量的学校都要新建。加上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才会这么多。

    但是以后肯定会少的多。

    “另外,我们的还想建造一座矿业职业学校,当然这座学校的钱可以由矿业公司来出。毕竟是帮他们的培养人才。国内的很多职业学校都有企业出钱建造运营的,咱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厅的总长继续说道。

    “如果经费允许的话,我们还准备建立一所国立南洋书院。可以面向整个南洋地区招生。当然了,也可以拖后一些,全凭胡大人安排。”

    胡貺生认真的听完。教育确实是重中之重。因为的要想彻底的同化这里就必须要推广教育,以后就是当地的土人也都要接受华人学校的教育。

    董书恒对于这些新占领区的的教育比国内地区还要重视的。

    就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人对华夏缺乏认同感,所以的更加需要用教育去同化。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胡貺生非常的清楚,要想要推广王化,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所以在教育上的投资,复兴军一直不会吝啬。

    胡貺生自然也不会在这上面卡的紧紧的。

    第二个站出来讲话的是卫生厅的总长。各地的学校要建立。

    那么医院和卫生院自然也要建立起来了。

    这个自不必说,投入主要也是在基础设施以及招募人员上。

    吕宋这里潮湿闷热本就容易滋生疫病,建立医院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医生和老师都只能从国内的招募。

    海外工作的话,肯定要有额外的补贴的,不然谁愿意来啊。

    现在国内的人才都还在紧缺的状态。

    各个医学院校和师范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都非常抢手。

    在国内的小学,很多的老师都是原本的秀才、童生经过简单培训之后充任的。

    不过,胡貺生觉得他们招募的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人,师范学校培养的老师谁愿意到这里啊。

    接下来是交通厅的总长。各地主干道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始了。

    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俘虏正在各处的道路上对原本的道路进行扩建。

    复兴军建造道路有自己的标准,国家级的直道是一个标准,省级、府县级都有自己的建造标准。

    “胡大人,我们准备正在扩建的省道,还是使用砂石路面,吕宋这里多山,采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要是修建水泥路面的话,成本太高,等到以后本地的水泥厂建好之后,再对其进行硬化就好了。”

    交通厅的总长能够站出来帮着省钱,这让胡貺生非常欣慰,前面两位刚才已经拿走了三百多万了。

    交通的投资建设本来就是最为耗钱的。

    接下来邮政局人出来要钱建造各地的邮递网络,这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要拉一条连接国内的电报线。

    胡貺生自然知道电报线路非常的重要。但是这里和大陆之间远隔重洋,怎么拉电报线啊。

    胡貺生不是专业人士,他不知道电缆是可以走海底的。

    只要在海底的距离不是太长,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坐到。

    复兴军通过山东半岛拉到朝鲜再到远东的电报线就走了海底。

    吕宋岛北部距离台南地区已经不是很远,只要能够并进台湾岛上的电报线就大功告成了。

    这个方案大家都是支持的,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以前需要等很多天的批复,要是有了电报很快就会得到消息。

    吕宋岛上的一帮子人已经准备好了的大干一场,他们的底气就是手中的这一大笔钱。

    殖民者通过鱼肉殖民地的百姓来完成原始积累。复兴军直接靠着打劫殖民者完成原始积累。

    效果似乎一点也不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