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狗头火帽-《利刃如霜》
第(2/3)页
都知兵马,留守,留后,团练使,都虞候,诸武散将军以及边军等不在此次点召之列。
其中驸马都尉和奉车都尉在唐代极少。
驸马都尉是只有尚(娶)公主成为附马才能授与,奉车都尉御乘舆车,是给皇帝驾车的,不过后来变成了一种身份象征。
诏书里加上这两员都尉,只是证明只次点召的重要性和皇帝的重视程度,表示连皇家也不例外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各地的兵部任将都点到了,暂时还存在的藩镇以及藩镇武官没动。
张军的计划是,等这些中下层武官学习整训过后,充斥到现存军队中,才是对即存地方部队做出改变调整的时机。
军队的变革和地方官治完全不同,稳定是必须考虑的大方向,必须得慢慢来,不能急。
李适参加完学校的开蒙仪式后就回了长安。
大家商量了很多事情,李适也要回去安排一下。
这位皇帝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心中的迫切甚至远超张军。
送走李适,张军也开始了自己的忙碌。
他要做的事情更多。
虽然打南诏,诳世家们去新罗都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但这会儿就得开始准备了。
何况还有随时可能发作的尚结赞。
前方打探的消息,尚结赞正是在安乐州,而不是张军判断的兰州。到底还是李晟更了解这个吐蕃名相。
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敌人嘛,反过来也是一样。
必竟李晟和尚结赞相爱相杀了几十年。
尚结赞这个人擅策,主政时期吐蕃势力增长的很快,给大唐造成了很多大麻烦,最著名的就是平凉劫盟,离间李晟马燧和浑日进三将。
但要是说起来,国国之间搞阴招这事儿,其实还是大唐开的头。
就是那位一手打造了大唐开元盛世,又一手埋雷挖坑导致安史之乱的李隆基李三郞。
736年,中书省右散骑常侍崔希逸节度河西,禀承皇帝意志,王希逸和吐蕃青海守将论乞力徐相处的不错,双方取得了相互信任。
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双方一起拆除了疆界要塞堡寨和栅栏,撤消了守捉使,两个人杀白狗盟誓,一起撤兵。
两国百姓在边境线周围随意行走放牧,再无阻拦。
737年,李隆基派大监赵惠琮问事凉州(河西治所),以吐蕃驳唐皇之命侵占小勃律的事件为引,命王希逸发兵。(赵惠琮不是宦官)
王希逸不敢抗命,而撤了边防的吐蕃守军毫无防备,唐军直入青海两千里,再往前就干到逻些(拉飒)了。
论乞力徐单骑逃脱。
前面说过,在名字前面加论字的,是吐蕃皇族,加尚字的,是吐蕃后族,也就是皇后的家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