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花间一吻-《盛世重生之苓娘传》
第(2/3)页
卫羿看见了,在两旁灯火映照之下,小娘子白皙的面庞浮上了胭脂般的颜色,她无疑是带怒的,但这份怒却越发叫她好看。还需等到明年,才能将她娶回家,但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等不下去了。
他握住她的手,细腻温软的触感,他忍不住低头看了看。小娘子的手就好像他小时候跟着师父在山里住时,从竹林里刨出来的春笋一般。若是此刻周围并没有人,也许他会咬上一口,那是一种不断在心口膨胀的冲动,让他整个人都热了起来。
但他毕竟没有,去岁他已经行了冠礼,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他很清楚。他只是将手里的小手压在胸口,看着她慢慢地说:“若是阿九大得再快些便好了。”
华苓愣了愣。掌心下是纹理结实的织缎,织缎是丝绸织品中最昂贵的一类面料,因为质地结实,纹理细致,出产极慢。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会冒出这样毫不相干的信息来,手下的心脏在一下一下跳着,扑通,扑通。手心手背都暖烘烘的,驱去了北风携来的寒意。
旁边行过手牵着手的两名小娘子,她们好奇地侧头看了华苓一眼,又看了卫羿一眼,互相小声说了什么,笑着跑远了。
好像忽然就没那么生气了,华苓也懒得再质问什么,傲娇地撇开脸说:“我就是这样大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嗯,阿九就是这样的人。”卫羿的声音很温柔。他将莲灯的提柄塞到华苓的另一只手里,空出手,轻轻地将她的脸转了回来。“阿九小时就与别人不同。阿九总是与别不同。阿九是我的妻子。”
华苓脸红了。
略粗糙的指腹在她的面颊上蹭了蹭,慢慢收了回去。
她问:“方才你为甚要去买这个?”
卫羿说:“此灯可拆下,在河边送入水中。”
“哦。”华苓决定放弃思考卫羿的想法。
“我们去河边放灯罢?”卫羿问。
华苓点头,于是两人便从“池阳酒”的酒肆门前过去了,拐弯随着人潮走到河边。人潮略稀疏了些,有许多人立在那些个柳树之间悬挂的灯笼跟前,只要猜中了灯笼上面的字谜的谜底,就可以将灯笼取走。河边至少也悬挂了上千个灯笼,并没有人看守着,若是并未猜到谜底,却把灯拿走,也没有人会知道,但猜灯谜是很风雅的娱乐,来这里的人通常都有些文人的矜持,也很少作出这样的事。
有不少的人是与友人一道,一盏一盏灯从头到尾猜过去的,根本不为得灯,只是享受这种破解谜底的快乐,甚至互相之间会为一个正确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
许多小孩儿成群结队地跑过,孩童清脆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悦耳如银铃。
卫羿带着华苓走到河边,这里灯光更少,华苓手里的灯照亮了他们身边一小片的区域。河岸比水面高出三尺上下筑成了青石的河沿,常年雨湿多水的缘故,略长了些青苔。“踩稳了。”卫羿道。
“嗯。”淡淡的水汽拂面而来,华苓提着灯,看见河里黑漆漆、静谧谧的水面上,从上游一路下来,远远近近已经漂浮着不知多少盏的花灯,光辉星星点点,蜿蜿蜒蜒。
“真是好看……”她感叹。
“嗯,很好看。”他说。
“放不放你这一盏?”卫羿又问。
“好。”
“你写了什么愿?”华苓听到旁边有个又软又甜的声音在小声问人。
“说出就不灵验了,不能说与你听。”又一个女孩儿如此说。
“那我的也不说与你听。”前面的那个赌气说。
“莫要多话了,快快放入水中,记得还需向天官诚心祈福一二,心愿方能实现。”
听到别人说话,华苓才依稀想起来了,似乎是有这样一个习俗。放到河里的灯,原本就是为了祈福所用,在其中放进自己的愿望,天官大人就能看见了。不过这也不是每家都有这样的传统,有的人家年年都会放莲灯,他们谢家是从江陵来的,江陵人就没有这个习惯。卫家人一向粗犷,大概也是不会有这等细腻传统的。
她问卫羿:“我们只放一盏灯吗,我看他们每人都有一盏。不然,再去买一盏?”
卫羿说:“不必,阿九放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