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见当年秦始皇-《文科大唐》


    第(3/3)页

    时不凡接着念了一句诗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时不凡念完了就走了,在场的人都陷入了目瞪口呆的状态。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房玄龄突然念叨了两下。

    “难道,他说的‘秦始皇’,是指代朝廷,而那个‘万里长城’,是百姓人心当中所流传的东西?”房玄龄想。

    大家都明白了时不凡这个指代,而时不凡这句诗是引用了清朝张英的一句诗,不过他的诗句里面指代的东西和张英不太一样。张英利用万里长城来比喻物质,而用秦始皇来比喻人类生命的不长久。可是时不凡这里正好相反,时不凡利用秦始皇来指代“王朝”,而用万里长城来比喻人心当中的思想的传承。这里正好相反,王朝是有时效性的,一个王朝不过是数百年,而一旦王朝灭了,那他当年承认的和不承认的,也都随风而去。相反在百姓心中的,才是真正能永恒流传的。

    这些士族以为靠着朝廷官府可以永远的保证自己权益,可以让百姓不接受这个所谓的“趣味历史”。可是时不凡却反而在借用这诗来讽刺了,他们依靠大唐朝廷来限制这个“趣味历史”的展,可是他们限制得住吗?限制得住一时,能够限制永恒吗?一旦一个王朝覆灭,那最后岂不是一切尘归尘土归土,根部禁止不了了。相反只有根植于普通百姓人心的“长城”,才是真正的能永恒的流传,并非是会跟着一个王朝的覆灭也就彻底覆灭。

    时不凡这里借用了张英这句诗,可是得出的正好是和张英相反的意思,这样也就是文学了。文学用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那意思也是可以正好相反的。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