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清洁能源-《文科大唐》
第(2/3)页
“当然,从此之后,也都没有炊烟渺茫的景象了。”
古代所谓“炊烟渺茫”,哪怕是时不凡这个文科生都明白那个其实是细小颗粒的集合,用一句新潮的话来说也就是pm2.5。用木柴来作为燃料,产生的渣滓很轻,很容易随风吹散。相反这个煤炭产生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对人体无害,和对环境相对危害小。
当然,这个煤炭比起木柴要好,同样到了未来煤气却同样也要比煤炭要好,这个是在不断进步的。时不凡不会拒绝推广这种清洁能源,至少是相对木柴更清洁的能源。
“王侍中,你说能够把这个煤炭推广到了全国,那收益多么巨大呢?”时不凡问。
“不对不对,百姓会购买吗?我们制作加工这个石炭,可是要钱的,百姓愿意放弃免费的砍柴,来购买这个石炭吗?要知道,砍柴可是无偿的,这个石炭要花钱啊!”王珪问。
时不凡噗嗤一笑,说:“王侍中,看来你是不是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普通百姓,想当然都以为要钱就一定笔免费的要昂贵?所以认为百姓宁可去自己砍伐免费的柴火,也不愿意购买花钱的石炭,想当然了吧?”
“这个,难道你认为如何?”王珪意外问道。
时不凡给王珪开始算一笔经济账,其实这个经济账也就是很简单的,并不困难。其实很多后世城市人也都想当然的认为农村人希望通自来水有些不理解,因为自来水是要钱的,自己挑水不要钱。
其实这个只是表面,事实上越是穷困的地方,通自来水对于当地帮助越大。有些百姓挑水都需要花费半天时间,如果按照后世很低的计算方式,每年每户人家收入六千来算。那平均每天也就是十几块钱收入。如果为了挑水耽误半天,那意味着损失了至少八块。
可是一吨自来水不管是不会过四五块钱,一吨水一般用半个月不成问题。一旦自己去挑水,哪怕按照收入很低的每日十六块来算也就是半个月损失一百多。反而用自来水,不过是花费几块钱,这样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简单的数据都可以算清楚了。越是穷困的地方通水通电的想法可能反而也就是越强烈。
时间就是金钱,节省了时间也就是在节省金钱。何况如果挑水,那花费的体力也是一个问题,这样损害会更大。
所以王珪这种认为百姓不会购买要花钱的煤炭,这个其实也是一种想当然的结果。王珪恐怕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底层百姓生活的“经济账”,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花钱的是不值得的,自己砍柴是免费的,所以百姓不回去购买。
事实上反而越穷的地方,对于这种提供的便捷并且方便省事的生活物资消耗的渴求也就是越大,因为他们节省时间可以多挣钱,而节省下来的时间所挣到的钱远比付出的这些东西要多。至于说挑水免费而自来水要花钱的思维,这样不过是不接地气的想法罢了,百姓心中同样会有一笔经济账的。
“还有这等事?”王珪真的感觉意外了。
王珪真的没有想到在底层百姓还有这样的经济账,如果这么说来那恐怕时不凡说的真的是如此,这个煤炭大有市场啊!如果只要煤炭取代了传统的百姓人力砍柴,那这里面的收益那可是非常巨大的。
河东,也就是后世山西一带煤炭特别多,这点对于太原王家出身的王珪也是非常了解的。按照时不凡所说的这个煤炭市场其实反而非常广大,并不是一般人所思考的那样百姓不舍得花钱买。相反百姓收入越低,反而越是希望节省时间去从别的地方弄钱。只要这个煤炭能够节省下来砍柴的时间成本,让他们可以用这个时间成本去换取别的财富,那他们同样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