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刺杀秦王政(1/2)-《始皇帝》
第(2/3)页
老人说道:“还真的没有徭役,最多就是那些秦人老爷,在村里面修水渠,或是到本地的乡,修一下道路,路程不超过二十里。上午修路,下午回家!”
赵戈说道:“难道秦人转性了,法律如此简单,难道要学姜太公!”
他以为秦人来了,会如狼来了一般。
秦人会有严苛的法律,把赵人当成牛马一般进行鞭打;
秦人来了,会服徭役,会缴纳各种杂税,过得猪狗不如;
秦人来了,民众会咬牙切齿,不断反抗着秦人。
可结果倒是好,颁布的律法简单,也就那几条而已,剩下的一切照旧。
赵国民众依旧是对秦人咬牙切齿,对秦人心中有仇恨,可也只是心中有仇恨而已,现实当中不敢反抗,因为畏惧秦人的军队。那些敢于反抗的赵人,在秦人大军的围剿下,被砍下了人头。
能苟且偷生就不错了,还能指望其他。
秦人在赵国的统治,谈不上多好,多么稳定,可也谈不上多么混乱,至少暂时稳定了局势。
“废除债券,这是学着孟尝君的手段。律法简单,并未照搬秦法,这是学习姜太公!这是在抄袭。”
赵戈感叹着。
大骂着某人不要脸,只会抄袭。
昔日,孟尝君麾下有一个门客,名为冯谖。
孟尝君让他去收取租税,冯谖到了薛地后,假托孟尝君的名义,焚烧债券,免除所有的债务。冯谖的理由是,君上封地只有薛地,却不体恤薛地百姓,反而像商人般榨取利益,这是为君上买下仁义。
孟尝君当时不满,可一年以后免职,回到薛地,却是有薛地民众去迎接他。
这时,孟尝感叹道:“先生为我买的仁义,今天才看到。”
冯谖焚烧债券,让孟尝君尽得薛地人心。
秦王政,想要靠着焚烧债券,尽收赵人之心,根本不可能。
秦赵大战很多年,尤其是长平之战,无数赵人被坑杀;为了灭赵,持续与赵国大战,这些都是积累大量的仇恨。
想要靠着焚烧债券,这点小恩小惠,用来收买赵人之心,可能性不大。
只是让赵人的抵抗之心少了很多。
当初,周武王将姜太公册封到齐地,将周公旦册封到鲁地。
姜太公治理齐地,五个月后就是回到镐京复命;周公的儿子伯禽治理鲁国,花费三年的时间,才回到镐京复命。
姜太公的办法是,简化了律法规矩,礼节都随当地风俗,所以就比较快。伯禽的办法是,改变当地风俗,更新礼节,重新严明法度,所以才慢。
周公感叹,鲁国不如齐国,只有平易近人的君王,人民才能归顺。
秦王政,也是在抄袭姜太公治齐之策。
可以骂某人抄袭,可效果还很好。
未来如何暂时看不到,可至少稳定住眼前的局势。
“若是这样,赵国何时能复国?”
赵戈不甘心道,心中有无尽的愤怒。
邯郸城下,赵王迁投降秦国,无数的权贵也是投降着秦国,可唯有赵戈不投降。
他的父亲是平原君,一生对赵国忠心耿耿,到了这一代岂能投降秦国。
在秦国攻占赵国后,赵戈逃亡而去,隐藏在民间,招揽着勇士,积蓄着铠甲武器等,随时准备反抗秦国的暴政,打算为复兴赵国而战。
可能他不如田单,可能复兴赵国这辈子也无法实现。
可能,死在秦人的刑狱当中。
可赵戈就是不投降。
若是所有的赵人都是投降了,那还有赵国吗?
舍弃家业,隐藏在民间,花费诸多的积蓄,复国组织算是小有规模。
可在赵国实行稳健的政治策略,却是让赵国相对稳定下来。
很多赵人,选择放弃反抗。
底层的黔首和庶民,是不爱国的。
对于黔首而言,当赵人,还是当秦人,还是当齐人,皆是无所谓,反正是底层的烂泥。
况且,给底层的黔首一些耕地,又是免除赋税,可以安稳的苟活,还有什么好反抗的。
“为今之计,唯有刺杀秦王政,这是唯一的机会!”
赵戈翻阅着情报,忽然下定了决心。
父亲平原君,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系统,监控着赵国的种种。等到父亲去世后,赵戈就是继承了这些情报系统,可源源不断的获得诸多的情报。
在情报当中,有着秦王政的活动轨迹。
若是秦王政在王宫当中居住,有着诸多的侍卫保护,所谓的刺杀没有一丝成功的机会。
可现在秦王政,却是时常行走在各地,不断的巡游着,监控着秦吏的不法行为,所到之处很多秦人纷纷落马,甚至是人头落地。
到处巡游,必然给安保留下破绽。
这是他的机会。
“唯有杀死秦王政,秦人必然愤怒,那时必然在赵国进行清洗。到了那时,各种矛盾会彻底被激化,加剧起来。赵国才能复国!”
赵戈说道,心中越发的坚定起来。
马车响动,在侍卫的保护下,赵政在到处巡游着。
第(2/3)页